雄中雄女發起「終結放榜新聞」活動,指出放榜時媒體採訪相關新聞,有個資、隱私、升學主義等疑慮,引發大家熱烈討論,並獲得多所學校學生、校長及社會廣大支持。大家一定不陌生,經過校園,不少校園圍牆都是紅布條,寫著錄取榜單、各項競賽得名、某某評鑑績優⋯⋯此種文化由來已久,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?又會衍生什麼問題?讓我們來探究看看:
 
曾幾何時,校園紅布條文化漸漸展開:學生滿級分幾人;錄取明星高中、明星大學幾人;語文競賽得名;科展優勝;田徑、合唱錦標賽奪冠;某某教師獲優良教師、師鐸獎⋯⋯可謂玲琅滿目,路過校園,紅布條讓人覺得這間學校師生都強、到處得獎、辦學績優。
 
現在的學校,不比以往,也有經營的壓力,少子化的時代,學校常擔憂學生不足,導致學校面臨減班、教師面臨超額。一間學校有超額問題,就要訂定超額辦法,看誰被超額出去。時有所聞,此辦法的訂定,引來校內老師熱烈討論甚至造成不愉快或紛爭。
 
因此,有學生進來,有名聲出去,變成是各校經營生存之道,再加上學生老師的努力,應該被看見,也值得被看見,文宣行銷在各校也是前所未有的超展開。一間學校開始做紅布條,鄰近學校就會有壓力,也開始跟進,在家長可以跨區遷戶為自家寶貝選擇學校的時代,紅布條就這樣在校園圍牆高高掛。
 
此次雄中雄女「終結放榜新聞」事件,學生有幾個訴求的重點:(一)不該塑造滿級分學生為成功模板(二)影響學業成績之因素多元,不應只關注滿級分(三)媒體停止刺探學生私事,剪裁符合大眾口味的故事(四)放榜新聞會加深升學主義對成功之迷思,應終結此新聞。主辦的「風狗浪港都學生思潮」,也設計了一份給校長的承諾書,請校方承諾未來不再主動發出採訪通知、將學生成績或錄取結果資料洩漏給媒體。
 
學生滿級分,貼紅榜單,媒體來報導,會不會助長升學主義?這些學生覺得是會,所以要求終結此新聞。那學校呢?家長覺得呢?教育政策標榜適性發展、多元學習,不再考試引導教學,增加學生負擔。學校有用同一標準來對待滿級分以外的優秀學生嗎?小孩是家長心頭肉,希望他課業壓力減輕,但又希望他上紅榜,會不會很矛盾?學生成績及錄取結果都是個資,沒經當事人同意就給媒體,這樣對嗎?
 
學生的訴求,讓大人反思:我們希望學生壓力減輕,又常在做給學生壓力的事;我們常教育學生要尊重他人,又去做洩露個資的事;我們希望學生多元發展,但對於分數還是好在乎,不能釋懷⋯⋯如今學生站出來表達想法看法,我們是不是反省一下:很多政策歸政策,自己的想法還是自己的想法,教改還是叫別人改,自己觀念做為有改嗎?
 
大家有看過紅布條上寫著某某學生熱心助人、主動服務、品格優秀、誠實不欺的嗎?其實以上這些特質,都是學生很重要,也是應該要養成的人格,但是,紅布條裡不會呈現這些學生。所以說,紅布條有其限制,學校大都表彰得獎、排名,很多有好特質的學生,是不會出現在紅榜單,但是,紅榜單卻成了辦學績效的規準,家長嚮往的好學校。——這是學校及大人們要警醒的地方,成功的定義不該局限在紅布條,榜單也不是學生、學校良窳的唯一判準。
 
另外,還有一個該注意之處,美國心理學家阿爾波特‧班杜拉(Albert Bandura)提出的社會認知理論,這一理論源於行為主義學派的強化學習理論——即學習,本質上說是受到增強與懲罰的影響,而改變了行為的發生機率。紅布條是正增強,無形中會改變行為發生機率,所以,我們表彰的事情就很重要。我們表彰的是滿級分嗎?是名次嗎?這些都要非常注意及小心。
 
再者,紅布條到底應該張貼什麼?如前所述,學校都有經營壓力,如何在經營與教育取得平衡,就有賴大家好好討論及共同改變。如,貼紅榜單到底有沒有助長升學主義?還是表彰優秀學生?還是為了經營學校?各方都該坐下來談好好思量,若討論結果是真的有助長升學主義,為了教育目標,我們應該拿出魄力一起來改變,畢竟,學校是教育場所,我們應該挺身而出,教育學生、教育家長、教育社會大眾,就像學生這次勇敢發起活動,讓大人反思一樣。
 
學生來學校,我們給他什麼樣的教育,他就會塑成什麼樣的觀念。你重視分數,學生就會在乎考試;你重視品格,學生就會在乎日常表現;你重視適性發展,學生就會多元探索⋯⋯教育現場,有多少反教育的文化?我們應該時時警惕,別再反教育下去,讓百年大業根深莖直葉茂,有健康的發展。

https://tw.news.appledaily.com/forum/realtime/20190225/1523314/